名词
1.通“琀”。古时埋葬死者前放于其口里的珠、玉。
引证 :殡唅之物,一皆绝之。 《晋书 · 皇甫谧传》
英文 :gems or pearls formerly put into the mouth of the dead upon burial;
2.另见 hán。
3.唅亦作(含、琀),指东亚传统殡殓时将珠玉贝米等物放于死者口中,因死者身份不同而有所区别,殷商时即已出现唅贝,《荀子·礼论》称“饭以生稻,唅以槁骨”。唅玉为葬玉的一种,汉代多作蝉形(即玉蝉),取蝉蜕于污秽、可以使人再生之意,玉琀蝉在死者口中代表他的舌头,赋予死者在幽冥世界中永不丧失的言辨能力。亦有龙形(如江苏徐州奎山西汉墓)或碎玉块者。